為了更好的確保當地市民舌尖上的飲食,遼寧出臺四項地方食品標準。包括酸菜、即食海參、餐飲具集中、雞肝和雞肉等,將于今年6月末將正式實施。
酸菜:甘藍允許做酸菜原料
新出臺的酸菜地方標準給出了酸菜定義:以大白菜或甘藍為原料,經乳酸菌在厭氧條件下發(fā)酵而制成的蔬菜制品。這就意味著,原先一些消費者認為“酸菜必須以大白菜為原料”的觀念在標準中得到了糾正。
什么樣的酸菜才是合格的?標準給予明確,即:從感官上,葉呈淡黃色至黃褐色,幫呈半透明白色至深黃色,允許保質期內顏色略微變暗;質地脆嫩,無發(fā)黏、腐爛現象;具有酸菜特有的酸香味,無異味;無肉眼可見外來雜質。從理化指標上,酸菜的總酸(以乳酸計)含量要大于等于8.0g/kg,亞硝酸鹽(以NaNO2計)應小于等于6.0mg/kg。
即食海參:明確分為水發(fā)和非水發(fā)兩類
我省大連等地方盛產海參,隨著工藝發(fā)展,除了常規(guī)產品外,一些企業(yè)開始研制并推出即食海參這種新產品。但對什么是即食海參,一些消費者存模糊認識。此次新發(fā)布的地方標準,對即食海參進行了準確定義——經過加工處理,可直接食用,或經過簡單緩化處理即可食用的海參產品。根據加工工藝不同,即食海參主要分為水發(fā)和非水發(fā)類即食海參。
按照地方標準要求,即食海參感官上呈淡褐色或深褐色等海參固有顏色,有光澤;肉質組織正常,個體完整,有彈性;具有本品固有的滋、氣味,無異味;無肉眼可見外來雜質,品嘗時無異物感。
地方標準還就即食海參如何進行感官鑒別提供了方法:將樣品置于白搪瓷盤內,在自然光線下,采用目測、口嘗、鼻嗅等方法進行檢驗。
餐飲具:首次發(fā)布標準
現在,我省很多城市都出現了專門為飯店、酒店集中餐飲具的企業(yè)。在此次發(fā)布的地方標準中,餐飲具集中標準首次列入其中。
該地方標準對餐飲具單位的選址、廠房與車間、設施與設備、衛(wèi)生管理、生產人員健康管理等都作出了明確要求。
標準規(guī)定,餐飲具集中單位不得建于居民樓內;廠區(qū)周圍30米內應無垃圾堆、旱廁、臭水溝等可能污染生產環(huán)境的開放式污染源。
標準還要求企業(yè)應具備與生產能力相適應的清洗間、包裝間、成品貯存間、質檢室、物料貯存間和更衣室等,各廠房之間應銜接合理。清洗間和包裝間總面積應不少于600平方米,清洗間凈高應不低于3.5米。清洗間內應設置回收餐飲具暫存區(qū)(除渣區(qū))、餐飲具清洗區(qū)(清洗設備區(qū))、餐飲具盛裝箱清洗區(qū)等;厥詹惋嬀邥捍鎱^(qū)(除渣區(qū))與清洗區(qū)之間應設隔斷,各功能間(區(qū))應按生產工藝流程進行合理布局,人流與物流分開,避免交叉污染。